複合形式作品 - In Memory of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今年11月3日及11月6日,玩家部落與小提琴家黃濱將首演我的新作品In Memory of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音樂會的曲目還包含了柴可夫斯基為紀念鋼琴家尼可萊魯賓斯坦的著名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做為一部複合形式作品,我將解說中相關的段落摘錄如下:

關於「複合形式」(forme complexe)

「複合形式」的創作手法正式出現在我的作品中,至少可以追溯到第二號清唱劇(2005),而這個名詞出現在我的解說中則晚了幾年,在2010撰寫的一篇解說中提到:

「複合形式」這個名詞是我用來稱呼一種超越作品位格的形式,當一個作品除了本身獨立完整的存在樣貌之外、還與其它的篇章結合成一個更大的「超作品」時,就形成了所謂的複合形式。*


用一種簡單的比喻來說,假設大部份的時候我們照相都是以「人」(作品)做為主體,複合形式(的其中一個可能性)則是希望把當時的情境(包括四周的風景、以及其他的「人」)也一併納入作品的框架中,成為一個更大的意義單元(也就是「超作品」)。不似2008年與梅湘對話的《思念永恆》所使用的複雜技巧,本次音樂會《紀念偉大的「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使用的構思則相對直觀許多,運用類似一種「劇中劇」構想。簡單地說,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為了紀念一位音樂家友人而作,而我們今日則是紀念柴可夫斯基,或是更準確地說,紀念著一部「真摯地紀念著音樂家友人的作品」中所蘊含的美麗心靈。

事實上「一位偉大藝術家」這樣的稱號,用在柴可夫斯基這位「紀念者」身上,對於後世的我們來說,無疑地比被紀念的尼可萊‧魯賓斯坦(Nikolai Rubinstein)更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尼可萊‧魯賓斯坦對於柴可夫斯基原本打算提贈給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初次聆聽所做出的惡評是世所週知的,然而這樣的挫敗並沒有影響到柴可夫斯基對他的深厚情感。

對於這部很常被演出的三重奏作品來說,探討原本樂曲所紀念的對象,對於今日大部份的聽者來說意義已經很遙遠了,寫作這部感人作品的柴可夫斯基反而成了更值得我們紀念的對象。於是我將柴可夫斯基的三重奏當成這場音樂會的正文,在它的前面加了兩部作品做為序言,使得原本紀念魯賓斯坦的這部不朽作品,透過複合形式的意義交疊,昇華為一部紀念熱烈而真摯藝術家心靈的詩章,轉而向偉大的柴可夫斯基致意。



摘錄自劉聖文大提琴演奏會(2010)「大提琴奏鳴曲《凡塵悲歌》」世界首演樂曲解說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病毒肆虐下、資料集間國名比對的聯想

關於「複合形式」(摘錄自作品首演文件)

以圖形資料建構Star Wars星戰宇宙中的行星們